地点
诗文库 正文
顾晴沙梁溪诗成瘗其旧稿于惠山之麓立碑亭其上名曰诗冢为赋七古一首丁巳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九
晴沙妙选梁溪诗,二千馀年尽罗致。
一将功成万骨枯,所馀残稿将焉置。
既非青史蕉园焚,敢托黄册后湖闭。
锦轴虑掣桓玄厨,银杯恐化公权笥。
同志有人出奇策,文冢笔冢可援例。
遂傍龙山九陇长,选得牛眠一弓閟。
或笑秦儒将被坑,或疑李集欲投厕。
岂知琢石比椁坚,兼复立亭彷塔瘗。
遂使此邑千才人,诗魂上天魄归地。
虽悲一邱貉不分,且喜千腋狐已萃。
昭陵匣殉修稧文,汲郡简藏编年记。
多少精灵聚一团,行看蒸出菌芝瑞。
清芬自少荆棘生,酸气并令蝼蚁避。
宿草滋含文露浓,野花开带心香腻。
呜呼才人苦爱名,虑到陵谷变迁异。
元凯碑付江波沉,思肖函从井底坠。
猛将甘作沙场尘,酒人愿化陶家器。
此举正合古遗法,不怕窃钩出非意。
发邱郎识无金银,掘坟贼岂要文字。
况诸作者非并时,前不预知后徒企。
赖君作合结同龛,不隔去来今三世。
有如周秦纪行篇,蛾眉一堂集佳丽。
又如幽燕悯忠寺,马鬣一坎聚烈义。
故鬼新鬼纷并肩,旧雨今雨欣把臂。
月下定有坟唱,岁除不烦诗草祭。
九原词客果有知,此亦吟朋大快事。
我来经过一凭吊,欲唤何人莽无次。
但觉苍苍宰木边,常有光芒透山翠。
丈亭馆 宋 · 葛天民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青山历历映江流,半是明州越州
亭下寒潮亭上客,不知来往几时休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一六)
奏论濮王称亲未当治平三年正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七
臣伏闻手诏节文:称亲之礼,谨遵慈训;
追崇之典,岂易克当。
固已见陛下守义徇公,慎重之至也。
然称亲之礼,殊未为安,群口纷纷,不胜嗟愤。
臣等窃议皇太后手书称亲之意,盖用汉宣故事,欲行于今,乃与中书、门下元建皇考之议,大体相依。
此不免为两统、二父之失,所以议者喧然,皆谓母后手书,非出慈寿之本意,皆建议之臣眩惑交构,成就其谋,欲自掩其恶,而杜塞言者之口也。
臣观陛下继明之始,与汉宣故事不同。
宣帝之时,尚为有司所奏:为人后者为之子。
请谨视孝昭所为,未有却令大宗正统之母,追称小宗所生为亲也。
错乱礼法,失其本意。
若欲以濮王为亲,则襄国已降,自当为母,于皇太后岂得安哉?
恭惟陛下亲受仁宗诏命,而为之子,故先帝遗诏,诞告万方,谓陛下为皇子
皇帝位,四夷诸夏,莫不共闻。
今乃复称濮王为亲,则先帝治命之诏不行,而陛下继体之义不一。
太后与政府大臣,并受先帝顾托,言犹在耳,永昭陵土未乾,止因一二近臣之谋,遂忘而弗顾,陷两宫于有过之地,使四方夷狄惑先帝之遗诏,疑陛下之过举,移讴歌欣戴之心,为忠愤不正之气,可不痛哉!
万一黠虏、奸民有以先帝遗诏为问,则执政之臣,其将何辞以对?
然则称亲之礼,岂宜轻用?
臣等待罪于家,屡蒙诏旨,促令供职,而踧踖未敢承命者,以此之故也。
若必使臣等就职,则当合班廷争,以救朝廷之失。
虽陛下容纳直言,为天下所闻;
而臣等不能早悟明主之罪,益深益重矣,岂可复居言路,预耳目之臣哉!
臣等之心,有死无二。
伏望陛下留神听纳,天下幸甚。
乙卯嘉平月半出游咸阳醴泉盩厔十九日宿楼观台因知李铁梅前辈为坡公作生日作此诗寄请教和用坡公石鼓歌韵乙卯 清 · 何绍基
 押有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六
咸丰五载己丑,萧萧寥寥猿臂叟。
长安雪薄尘土扬,看山且向终南走。
驱车先到毕原上,落日已黯土囊口。
成康排比旦望邻,文陵前峙武祔后。
既非左右奠昭穆,那复阴阳卜六九。
淩晨驰叩唐宗陵,残月尚罥赵村
行天六骏马从龙,陪蛰诸臣星拱斗。
经师祭酒孔公碣,特补篆题纡我肘昭陵及陪葬墓皆有毕秋帆分书,石碣多颓败矣。余以孔祭酒为千古经师,特先以篆题补之,属沈桐川大令即为刻石。)
共廿七石考文字,其百馀竁荒榛莠。
蒋孙沿误殊可㰩,赵钱蒐秘真尚友昭陵东北向,陪葬者皆南向,又皆歫陵廿里外。蒋骐昌、孙渊如所撰《醴泉县志陵图》,纰缪殊甚。赵子函《石墨镌华》、钱献之昭陵石略》,多可依据。)
山盩水厔蟠西南,土美泉甘相乳㝅。
东坡居士不羁人,少壮奇篇惊宿耇。
八观五寺遍吟揽,万秀千幽任呼嗾。
后来外郡阅湖海,屡值玉堂侍圭卣。
一时文雅在苏门,有似笙镛归旷瞍。
乌乎间气出岷峨,俯视群才皆部嵝。
方怜作奏马季长,何至论交章子厚
题名今日尚彪炳,馀子无从辨谁某楼观台东坡题名「与章惇子厚同来」,左右宋人题名颇多,无人拓看。)
自嗟好古后韩公,我后千年更何有。
干霄楼观吞岩峦,拔地烟林老檀杻。
山头积雪白似羊,谷口懒云苍化狗。
道场附会遂崇饰,老君憩止事或偶楼观台传是老子说经处,故崇奉饰观。)
圣人怀玉尚被褐,至道犹龙安见首。
坡公颇亦事丹元,不善韬藏遭击掊。
我今幸值四门辟,多言数穷由自取。
敢将诗语斗奇险,且耽石墨搜瘢垢。
和光同尘岂容易,惟雌与黑尚堪守。
试看古来王与侯,一㝱醒馀皆腐朽。
难逢好事李侍郎,聊写山行为坡寿。
茌平怀古 清 · 周春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凌烟阁上尽公侯,奇遇谁能似马周
英主用才元不测,太平作相更何求。
生前忠孝光青简,死后形容动紫旒。
羊鼻鸢肩曾共事,昭陵断碣卧深秋
舆地纲目初藁序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三、《昌谷集》卷一四
舆地之书作于车同轨之时,则易;
作于国异政之时,则难。
时同轨矣,犹必君相注其意,郡县宣其力,咨访于下者无遗虑,编摩于上者有实学,然后可以稽古,可以传远。
兹事浩博,非经生学士所能独办。
自汉班孟坚志《地理》之后,后魏郦道元注《水经》以来,世无俦匹,尚称牴牾。
该洽事力,仅能有此,惟唐李吉甫志《元和郡县》。
身为宰相世号中叶,其时尚可,其位又称。
比量他书,粗有本末。
百或一失,未暇尽备也。
本朝全盛之时,记《寰宇》于乐史,志《九域》于王存。
一则自出己意,不假朝命;
一则依仿旧图,撮其大要。
或讨论之不精,或纪载之不备,观者歉然,未为大典。
欧阳忞辈乃欲以专门自许,广记其事,志则良苦,事力犹有限也。
观书诵,如坐暗室,东征西辕,出门有碍,儒者之耻也。
暮年脱迹吏事,檃括旧闻,始类韵为《舆地纲目》,以备检阅
在目前称谓则主乎嘉定,其陷没州县则号从中国。
详于三代秦汉以前,次及于魏晋分离之后。
日附而月益,期以自淑而已。
名数繁多,位置未暇,简册有所未备,足迹有所未履,字画岂无讹误,笔力岂无差舛?
以至凡例之不立,称谓之不同,或详或略,明知而故犯之。
方将考诸书而證同异,著拾遗以助阙失。
宝庆访落,录及耄谬。
京尘胶扰,兹事已废。
及请老得閒,窘于药鼎,馀息如发,不复可以考正矣。
笔力所及,仅能出初检以示本意。
若乃国讳御名,非不欲避,虑以殷为商,则《盘庚》失其都;
以朗为明,则武陵失其郡。
古者临文不讳之义,或出诸此。
异时吾家子弟,知吾本志,求其细目之略,而能增广之。
见天下一家,请于博雅君子而是正之。
使后之立纲陈纪者有考焉,似易为力;
或因其疏阔而遂讥之,亦其所也。
寄题丁俭卿获嘉祐二体石经册丁巳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丁俭卿舍人兄新得宋嘉祐二体石经三百七十馀纸,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孟子》七经、《玉海》等书。述汴石经,不言有《孟子》。表章亚圣,自此刻始,是足补史志之阙。吴山夫尝见四册于吴门薄自昆家,乃《尚书》《周礼》《礼记》《孟子》。山夫自得五碑,止有《易》《书》《周礼》。顾亭林朱竹垞皆谓汴经久佚,拓本之富,未有如今日所得者。既黏缀为四大册,有重出者卅馀片,另为一册,寄京师付贤郎颐伯兄弟。颐伯来饮余斋,持册丐题。余因忆祥符陈留两处二体石经,余皆曾寻获摩赏。行路悤悤,未及详讨,不知汴中湮匿者尚有几碑。亭林竹垞谓其全佚者,非也。太宗表章《说文》,仁宗特刻二体石经,右文稽古,前代所无。而有宋一朝,篆学荒芜特甚,深可慨叹。酒后纵笔成诗,奉柬俭老。俟南游时诣六萟堂,当获饱观快订也。
昔年南北随计吏,访古寻碑剧閒恣。
祥符陈留两县学,谛观二体石经字。
当时单车急驰走,毡蜡无缘自携致。
数纸虽从帖贾收,末由手拓穷精致。
三十年来成老㝱,百事荒凉从弃置。
今宵忽枉故人子,翠墨持示而翁寄。
三百七十有馀幅,得自淮安破书肆。
易书诗礼春秋经,附庸孟子七经萃。
溯惟宣圣定六经,古文特秉周公制。
中兴籀史屏不录,鲁国儒书赖弗坠。
臣斯敢以秦革周,仓雅茫茫委荒翳。
惨到焚书万古无,三代斯文真坠地。
桃源俎豆无处问,孔壁金丝定馀几。
何怪中郎校石经,止写八分不求备。
先时洨长正六书,博采通人理群类。
上通古籀成大宗,李相秦文多割弃(秦刻石多与许书不合,知叔重自云合以古籀,即刊落秦文也。)
黄初三体果嗜奇,本邯郸纯及卫觊
惜哉入石止两经,臆造科文相杂厕(三体石经止有《尚书》《春秋》,其古文特依科斗形造出。)
五胡扰扰纷谬体,有唐巍巍握神器。
昭陵茧纸宝俗书,开成石壁斠同异。
虽然事有本末歧,要知俱远篆分意。
后蜀刊石兼传注,翔实一更前代例。
莫嗤闰位孟知祥,贤哉仆射毋昭裔
右文崛起宋雍熙,应时果有徐常侍
远从祭酒续遗绪,特斥阳冰出新义。
传及仁庙崇正学,首重篆文真楷配。
七经朗朗列胶庠,二体森森标职志。
无如讲义忽郁兴,坐使奇文堕幽閟。
欧苏文笔骋雄骏,周程学术真渊粹。
不闻论据到石经,神物嗟从何处避。
许氏遗书幸已传,徐家系传孤行世。
兹经寥阒少人窥,岂待渡江落胡骑。
打本都如凤羽稀,贞珉那免牛角砺。
先生微尚在高密,淬掌镂心研六艺。
精诚所感经有神,秘奥来逢天所赐。
零琼碎璧不肯舍,缄付贤郎勤诲示。
贤郎恳恳敬父执,手编来破猿翁醉。
猿翁经畬久不锄,粗识𧒘扁迷次弟。
旧学温寻四十年,灵光想象三千岁(四目灵光,见《仓颉碑》。)
其箕云云与于乌(即此册中篆书「其」作「箕」,「云」作「云」,「于」作「乌」,古气可掬。),触手摩挲古芬腻。
颇望时髦略识字,休竞词华忘典记
几时去泊淮浦舟,与君细剪寒镫穗。
金石重探钱阮遗,觚彝远索商周邃。
江上烽烟当渐息,中天日月还重丽。
古篆不毁圣不死,礼乐可兴经可继。
莫惊此语迂且夸,请读山阳丁氏新装巨册四。
户贯不明不应收试判 宋 · 胡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八、《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三
本府昨于六月十八日据邓杰等状,乞行收试,称是三代居于邵阳三溪
当职心窃疑之,遂判云:既是三世居于是邦,则就试已非一次,何为今日始有词?
寻据所供,谓自高祖以来,惟务耕稼,至诸父始读书应举,于嘉泰年间,尝因就试,为士友所攻,遂经漕台,蒙判下本府收试,后以疾病、丧服相仍,所以蹉跌至今。
当职复判云:岂有四十馀年之久,皆是居丧、养病之日,伯叔兄弟之众,皆是居丧、养病之人,此说不通,送学保明。
未几,在学诸生与两邑之士皆群然入词,攻其妄冒,而邓杰又复陈请不已。
本府以科举事重,阻其来,则恐绝其功名之路,情实可怜;
容其来,则又真伪特未可知,恐激场屋之鬨。
遂委曲谕之,令其诣漕台经陈,行下潭州,勘会累科曾与不曾用湘乡户贯赴举,及有烟爨在本县,如果非湘乡人,即乞行下收试。
如此,则他人不得以拒矣。
六月二十六日所判也。
邓杰若自反而缩,一闻此言,自合戴星而往,即日投词,自台而州,自州而县,不过兼旬,可以毕事。
今准漕使所判之状,乃是八月初六日所陈,不知邓杰四十日所干何事。
状中所乞,并不曾言及下潭州湘乡县勘会一节,但乞行下本府,照县官、保正、乡司勘会收试。
此必于中有慊,所以故作迟缓,意谓迫试期而行下,则本府自不容不遵奉。
殊不思户籍既未明,非特本府不敢有违条令,场屋之士亦决不肯相容,犯众怒而成专欲,尤非自身之利。
且观其兄弟年甲,皆方踰弱冠,少迟一科,亦未为淹。
相拒之词,是乃相爱之语。
门示,仍备士人词申运司
侵用已检校财产论如擅支朝廷封桩物法判 宋 · 胡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八、《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八
湖湘之民率多好讼,邵阳虽僻且陋,而珥笔之风亦不少。
然自当职到官以来,每事以理开晓,以法处断,凡素称险健者,率皆屈服退听,未尝有至再讼者。
独曾仕珍父子狠戾顽嚚,犯义犯刑,恬不知畏。
本府未及结断,而遽经漕司
漕司方为索案,而又经帅司
帅司方为行下,而又经宪司
使其果抱屈抑,亦须候逐处官司施行了当,方可次第经陈,岂有首尾不及两月,而遍经诸司者。
何况本府之所处断,未尝敢容一毫私意己见,皆是按据条令。
又其越狱之罪,已从宽恕,不复穷究,亦可谓曲尽矣。
而小人略不知辜,恃其能讼,辄敢求胜不已。
使其讼于诸司者,曰本府断狱不当,犹云可也。
今乃一则曰禁死其父,再则曰禁死其父,曾不思囹圄之中,有官有吏,有同禁之人,若或死于非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何可诬也。
况其逃窜之后,其亲戚邻里有见之者,藏之者,案牍可考而知,其人可追而问,此又何可诬也。
曾元收乃敢妄为此言,以诬罔台阃,以诬赖州郡。
观此一节,则其平日罪恶,信有如乡邻之所云,侄女之所讼者矣。
此一段事既在宪台,本府当置之于不问。
但准敕:辄支用已检校财产者,论如擅支朝廷封桩钱物法,徒二年。
又律:诈为官司文书及增减者,杖一百。
曾元收擅支已检校钱六百馀贯,银盏二十只,又揩改朱契六道,其视法禁何有哉?
若不照条科断,则闻者将谓本府亦为其所持,莫敢致诘,自此奸民皆将是则是效矣。
讵可不以柱后惠文弹治之乎?
二事俱发,以重者论,曾元收决脊杖十五,其曾士殊一分家业,照条合以一半给曾二姑。
佥厅推官所拟,乃止给三分之一,殊未合法。
大使司劄内明言:兴词虽在已嫁之后,而户绝则在未嫁之先。
如此则合用在室女依子承父分法给半,夫复何说。
馀一半本合没官,当职素不喜行此等事,似若有所利而为之者,姑听仕珍、仕亮两位均分外,仕殊私房置到物业,合照户绝法尽给曾二姑。
限三日对定,照已判,专人解推吏并词人抱案赴提刑司
王彦恭新除湖北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年年新换玉麟符,应为高名满太虚。
紫塞初(四库本作新)邵阳垒,皇华初(王本作欣,傅校作仍)使臣车。
木牛转粟洞庭野,金马催班待诏庐。
旗鼓行春真昼锦,可能一访夜郎居。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 其四十九 仁宗 明 · 孙承恩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仁俭承先业,遐荒仰治平
膳因惜费减,物为爱民轻。
讲学忘炎暑,陈图列御屏。
黎民怀惠泽,翼世痛昭陵
按:臣惟仁宗以恭俭仁恕其节费也或中夜思食恐遂为例而止或以其太费而愧不堪出通天之犀以合药疗民而不靳惜经筵语侍臣以甚暑未尝倦命图无逸篇于屏风朝夕玩视可谓盛德之主矣宜其惠泽感人之深也
周芝台协揆宋拓阁帖后用去年题坐位帖韵己未 清 · 何绍基
 押蒸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一
一秋不雨不雪,千林落尽闻饥鹰。
敝裘尘土无处洗,命酒来召靡不承。
芝台先生笃旧好,容我散漫脱拘绳。
醉馀閒话到书律,侧笔吾厌虞永兴
因兹咫论令推阐,大似鲁国逢钱僧。
我言书势至魏晋,始著名姓分神能。
坚特古重碑版贵,流美便利简札称。
法异方圆力厚薄,大镵岩石细楮缯。
岂宜一例规不朽,空亭墨妙长登登。
南北书派各流别,闻之先师阮仪徵
小子研摩粗有悟,窃疑师论犹模棱。
右军手腕怯碑版,茂漪女子师资凭。
曹娥仿度尚格,自安小国如邾滕(《曹娥》,度尚分书,右军以真书仿之。)
李蔡堂堂不敢议,钟张琐琐纷相矜。
神谶鹤铭永昜志,俛视棐几高多层。
官奴胜父语诚妄,臭味亦仅殊淄渑。
王家未能伏庾谢,大令差可傲徽凝。
禊叙荒凉三百载,已落方外薶
忽媒越寺缸面酒,来伴昭陵千岁镫。
欧颜褚李辈杰峙,各抱古法无因仍。
无如百卷晋史出,羲之一传天笔腾。
推为隶书冠今古,从此规矩迷高曾。
南唐庸陋工附影,赵宋沿袭来服膺。
文皇蓺祖两英主,同嗜软美嫌崚嶒。
官帖汇集更丛伪,谬混千载为一朋。
大观潭绛遂嗣出,人间万本附骥蝇
鲰生自幼秉庭诰,每念心画生战兢。
欲从篆分贯真草,恒苦掔弱任不胜。
先生闻言发长叹,忧时搔首发鬅鬙。
命书此语附帖尾,倾酒磨墨成层冰(是日大冷。)
司空康国韩公墓志铭元祐二年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九、《范忠宣公集》卷一五
韩绛字子华,其先真定人
曾祖某,某官。
祖某,某官。
考某,以忠义显于仁宗朝,至参知政事,谥忠宪(缺二字)生公颍昌府长社,今为长社人
公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评事
公少好学,及长益刻苦,攻文章,知名于时。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名居第三,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
忠宪公忧,服除,召试学士院,除太常丞、直集贤院同知太常礼院
有事于太庙,百官当入庙习仪,公曰:「习仪有赞唱登降之烦,而神主在焉,不敬,当徙他处」。
诏就尚书省,著为令。
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
男子冷清,自称皇子,言其母尝得幸掖庭,有娠,出而生清,都人聚观汹汹,吏收捕不敢急,一府惊疑,莫知所决。
清止流近郡。
公上疏引方遂诈称戾太子事,论奏甚切,天子遣中使独以问公,遂追清伏诛。
三司户部判官
江南饥,诏公体量安抚,公论衙前役最苦,一当其役,或竭产破家,民至嫁母析居,以求分丁减等。
公为五则衙前法,奏行之。
发运司岁输信州盐三十万,漕不以时,水涸则寓旁近郡,而州配遣上户辇取之。
信州上户千三百家,坐盐事破者八百家矣。
公乃奏趣发运司以时输盐,遂绝其害。
江南岁以贱价市缯纸竹箭及他物种种,民苦之,公乃令优其直,仍以户口多少为差。
兼并之家,私有陂池溪湖而锢其利,公乃以均所近民,使众共之。
信州官庄四百顷,以衙前四十人假官牛以耕,牛死,输课不已,人至破产。
公减其课,召民愿种者予之。
宣州廖询不法,畏民讼其恶,馆公于深严。
公觉之,命驾直入传舍,诉者果塞门,收治,询抵法。
其所施设兴置甚多,民皆以为便。
使还,除右正言
是时仁宗春秋高,国嗣未立,公上疏屡言之,退而焚其藁。
诏除内都知守忠内侍省事,公言内都知判省,本朝所未尝置,卒罢之。
道士赵清贶有罪,事连宰相,公奏请穷治,于是宰相知开封府者皆坐谪。
无几何,两人皆迁,公复争之,章累上,不报,家居待罪。
仁宗祀南郊,道过公第,遣使问劳,除礼部员外郎,赐三品服,纠察在京刑狱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同修起居注
召试,知制诰
选人刘抃改大理寺丞,公言抃以术数游公卿间而改官,非士人也,愿以补天文官,从之。
内侍押班武继隆迁官,公封还词头,因发其过恶,继隆遂出为郓州钤辖
故事:郊祀,天子亲阅警场
公奏致斋当专一祀事,而临观鼓吹,非礼也。
上从之,后著为式。
公建议请间岁取士,诸郡发解会试,严保任之法,减高科恩例,事皆施行。
以便私求外官,迁吏部员外郎、知河阳
公曰:「便私不当进官」。
固辞不拜。
召判吏部流内铨。
河决商湖,李仲昌等开六塔河,功不成,河益为患,拜公河北安抚使
执政有是仲昌议者,乃败事,人无敢言。
公到部,尽得其状,请致狱劾治,于是仲昌等皆坐法。
使还,上欲公措置河北事,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避亲,改知瀛州
欧阳文忠公同列,言于朝曰:「韩某宜在朝廷,瀛非所处也」。
遂留知谏院
公辞,以谓前以言不用,罢谏官,今不敢当。
知审官院。
仁宗上元欲幸奉先寺宣祖神御、温成后园,皆在奉先寺
或言上欲临后园,公上疏切谏。
明日,将驾,上使谕旨曰:「欲酌献神御,非诣温成园也」。
权同知贡举,召拜翰林学士群牧使
仁宗尝遣使祠茅山祈嗣,公当草祝词,因上疏论求嗣之道,祷祝无益,愿放掖廷宫人之无用者,及限内臣养子,以重绝人之世。
日出宫人数百,而诏有司申严内臣养子法。
始议通商,诏公与包孝肃公、陈秀公、唐质肃公同定其法,县官岁入不甚减,而民不复犯法矣。
又诏公减冗役以宽民力,公奏择朝臣十馀人,巡行天下。
其所经制,一时便之。
嘉祐四年,廷试进士仁宗预使公进三题,公奏:「臣有兄子在试中,以嫌不敢上」。
使进,既试,果取用之。
其为人主所信如此。
吏部员外郎,俄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时有近臣守藩不奉法,且得罪,侍臣列奏,愿得少宽假。
公曰:「两制有罪,两制营救,则天下之法常屈于贵者矣」。
遂并劾之。
时大臣荐举多不称,公论罢其尤无状者十人,内外严惮。
掖廷刘氏颇通请谒为奸,公密启之,仁宗曰:「非卿言,无由闻,当审验之」。
不数日,中书召公曰:「奉诏谕公,刘氏及它不谨者,悉逐之矣」。
又请采制以正官名,差九品以定章服。
百司常务,不关二府,依效《六典》,以定官令。
以近臣异议,不果行。
马军副帅张茂实之母乳悼献太子,茂实幼尝从母入宫中,前以嫌补外官,至是复以茂实主兵。
公奏论以罪执政
及列前后所陈,不见听者甚众,公遂家居请罪,移牒閤门,以言不用,不敢称中丞
谏官因诋公中伤宰相,擅去官号,罢知蔡州
不数月,授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
属羌有据堡劫镇城杀吏士者,公曰:「是不诛,无以肃诸部」。
出兵讨之。
朝廷闻举兵,疑问状问至,贼已平,诏书奖谕,加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
英宗即位,迁给事中,又迁礼部侍郎
忠宪公,有美政,人喜闻公来。
公为悉力兴利除恶,民大悦。
张乖厓镇蜀,仲春官粜仲秋粜盐,以惠贫民,官为给券。
岁久,券转归豪右。
公一切削除,籍贫民给新券,著令三岁一易,富人遂不得私其利。
蜀与夷接,边人伐木境上,数起争,又坏障塞。
公下令禁伐木,又以兵守蚕厓门,绝蕃部往来,使转就威、茂交易。
民疾病,官为给医药。
立僧寺使葬戍兵、贫民之死者、诸所兴建,今皆行之。
异时中人奉使蜀州,使酒场吏主其货易,因附益取悦。
公奏请禁止,英宗闻之喜,使内侍省著为令。
俄以群牧使召,中途迁尚书户部侍郎、权知开封府,浃日除权三司使
公请以川陜四路职田谷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给直,可以平物价、养廉耻。
上叹曰:「众方姑息,卿能独不合时耶」?
诏行其言。
诸司吏有干恩泽者,诏已许之矣,公执不可。
上曰:「朕初不详知,当为卿」。
而侥侥者不已,公论执益坚,而为上言,即有飞语得究治。
上劳之曰:「法度日敝,正赖卿尽心,朕所晓,勿虑也」。
公建言:「宫中所用财货,悉以合同凭由取之,而近时赐与,亦用合同
故岁数十百万,而外徒知用物益广,而不知其有常典也。
请以其有例者,悉付有司」。
上从之,三司始得会计矣。
寻拜枢密副使
神宗尝问天下遗利,而公独请尽地方,因奏言:「差役之弊,害农业、伤民财为多,愿诏中外,极陈利害,更定其法」。
上嘉纳之,诏学士草诏,访问利害,而所述不能尽上意,上自具草,示公使损益以进。
旧制,升朝武臣皆选枢密院,注受无格,吏因为奸。
公请置审官西院,如文臣格。
又减兵额,并军营以省军费,领制置三司条例司,拜参知政事
枢密副使阙,神宗问公:「谁可补者」?
公曰:「无踰司马光」。
上即以授之。
以夏人扰边,庆州失利,天子太息。
右府有请行者,上不许。
公请行,即拜公陜西安抚使
公荐今左仆射吕公大防判官,以今资政殿学士李清臣机密
诏公得自除吏、补将校,以空名告敕付公。
吕公直舍人院判官,使即草制除授。
公奏攻守策,上手诏还之,曰:「此良策也。
然西路一委卿,安事廷议」?
公增筑啰兀等城,使河东、陜西为犄角,遂兼河东安抚使
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学士
公累辞,不许。
其攻讨防守,既有成策,而庆州卒有叛亡者,言事者因指宣抚司,以谓「数出师,烦劳致怨」,遂罢相,知邓州
庆州卒才两出塞,怨自他起,然公以身任咎,未尝自明。
上谕草制官曰:「可以其自请为言者也」。
公西行,赐金帛不可计,公悉以分将佐,无一毫私之者。
其后公所遣将校,往往有功,颇得要害地,增筑城守,议者惜之。
明堂礼成,迁观文殿学士
是时公年六十,自言:「先臣某尝从容道马少游之言,为父母守坟墓,使乡里称善人足矣。
臣尝私誓于先墓,期以六十守坟垄」。
章十上,乞归田里如初誓。
上遣中使谕之曰:「先臣有知,见卿宣力国事,必以为惬」。
公犹不已,遂除知许州,复谕曰:「可以守坟墓矣」。
公不敢辞。
明年,进大学士、知大名府,入觐,上曰:「西边之宁,卿之力也」。
时朝廷方更政事,令下,取朝夕办,官吏奉行不给。
公为上言:「愿宽期会简节,自息烦扰」。
上嘉纳之。
明年,复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是时公继王荆公之后,请置局中书,考计用度,以制国用,而荐司马文正
数与同列争论,言不尽用,乃叹曰:「吾知无补于时矣」。
于是一岁之间,三请去位。
三司使发市易官职事无状,且创为贾人出钱免行法,民不为便,而诏孙永祥定。
执政有主市易者,将罪,公极论,卒责市易官,薄罪。
选人郑侠以上书讥讪下狱,参知政事冯公京故尝赒,同列因指以为党,得罪不测。
公曰:「明日黜,我继去位矣」。
因力为辩解,言未从,乞罢政事。
上虽不许,而责由此少宽。
同列欲有所用,公争上前,未能得,公曰:「请从此辞去」。
即再拜出,上曰:「此小事尔」。
公曰:「小且不伸,况大者乎」?
俄遣使谕公曰:「已罢之矣」。
公乃就职。
后数月,又以疾辞,拜观文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知许州,移知太原府,俄拜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
以年七十,上疏请老,不允,复知颍昌府
过阙力辞,遂以节度使领西太一宫使,纳节。
上曰:「使相宫使,有近例」。
公固辞,乃拜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而宫使纳节自公始。
陪祠南郊,迁建雄军节度使、知河南府
,大雨,伊、洛水斗,冒城郭,民被溺者十五六。
是时公方以疾在告,乃力疾出,率其属救护,全活者甚众。
物价腾踊,人多不得食,公大发仓廪赈之。
禁止盗贼,收葬溺死者。
其施设有法,人恃以安。
奏请环城筑堤备后患,堤成,方数月,水复至,赖堤而免。
保甲养马,初令以十五年足,而提举官邀功,期以二年。
令迫急,民以高价市马,无所得,人不聊生,而不敢言者。
公条奏,得依前令。
裕陵役兴,异时昭陵、厚陵官吏营职。
至夜分出,妙择才者,分主其任,视事如平日。
有妄传陵下乏水,人多暍死者,诏益治运水之具数万计。
公以水不乏闻,民赖以不扰,而妄言者遂
又料所市物次第缓急,榜出之,民得预储,而价不腾踊。
人言裕陵成而不知者,公之力也。
今上即位,恩移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进封康国公,俄加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陛见,面谕以河北水菑之馀,非故老大臣,莫能安集。
遣使就第赐告。
公以天子新即位,母后共政,不敢复辞,遂赴镇。
尝问役法利害,公具言:「顷岁臣言衙前一役,当使人出钱召募,而及他役用钱广,而复取赢馀,谓之宽剩者,非也」。
时河决小吴,未复,议者欲为支川,傍大名注故道,魏人惴恐。
公五上疏,独乞复澶渊故道,而朝廷遂寝河役。
公复告老,十上章,除集禧观使,不就,拜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公虽休居,而朝廷大事,辄上书尽言,恩礼优渥,劳问赐予,使者相望。
俄请还许,上敕有司具舟,遣内侍问行计。
诏入辞,登对,给一子扶掖,命宰臣宴馔都亭驿
是时大雨雪,人有冻死者。
公曰:「非臣下宴乐时也」。
得请罢宴。
将行,上书,其大旨以宽刑罚、崇仁厚为本,其条陈多当世要务。
未行,得疾,上日遣内侍监国医诊治。
元祐二年三月二日,薨于第,享年七十有七。
三殿遣尚书致奠,翌日,赐龙脑、水银以敛。
两宫临奠哀恸,赐赉踰等。
天子成服于苑中,辍视朝两日,策赠太傅,遣使赐告于柩前。
积勋至上柱国食邑至若干户,食实封至若干户。
公方严庄重,望其容貌,知其为大人长者,而仁爱恺悌,即之益亲。
居家烝烝,友睦亲族,内外无间言。
自未达时,已嫁娶亲戚孤独者十馀人。
既贵,所得俸禄悉以分给宗族故旧,家常无馀。
立朝端方,刚毅任重,得大臣体。
遇事果敢,临义勇发,不为后顾。
乐善疾恶,出于天性。
故其论奏,虽一时有行与不行,而读之皆知其心,本出于忠义,感激而为之也。
当时贤豪,多出其门,其后往往至公相、列侍从
其未显时,而指以为贤者,尚多有也。
虽高年家居,犹与贤士大夫终日宴乐不厌。
忠宪有子八人,而三人至丞弼
公既位将相,而仲尝任门下侍郎,今知汝州
季尝任尚书右仆射,今以观文殿学士永兴军
高年康宁,列镇藩辅,近世未尝有也。
其所临镇,去而民立祠者六郡,而定武大名闻公丧,皆饭僧哭于市。
有集若干。
范氏鲁公质之曾孙,先公二十一年卒,追封韩国夫人
子若干,某官;
婿若干,某官;
孙若干,某官。
宗师奉公之丧归颍昌,诏祭都门外,给一品卤簿。
某月某日,诏葬公颍昌府某县某乡某原,谥某
某,公之宾客也,公之所以知某者至矣。
某不自知者,公知之。
而不知某之所以志公之行事,得如公之知某乎?
虽然,义则不得辞也。
谨为铭曰:
韩望许昌,实自陈国
于穆忠宪,允时有德。
显显康公,再世聿兴。
不倚不随,奋于休明
一我肃心,前无险夷。
直有未从,以身继之。
率是以行,信于天子。
结于士夫,一德罔二。
遂相神考,董齐庶工。
正色在庭,献异于同。
弼臣遭谗,中外恟惧。
公曰我在,彼黜我去。
用是得直,善人以安。
或进匪人,公争帝前。
言不时信,再拜避位。
帝曰俞哉,公起视事。
国有君子,以直在外。
时无敢言,公荐于帝。
一时我非,邦国卒赖。
有合非逢,有违非愤。
物怀其诚,无我喜愠。
堂堂巍巍,公衮戎旃。
不卒我谋,有命自天。
既寿既康,受策归第。
如山如渊,重我国体。
德浮所受,人啬其福。
有蕴在躬,士觊其极。
呜呼告凶,两宫震恻。
厚赙备礼,哀荣有赫。
颍川之原,高明而泽。
生以其神,没安其宅。
铭石告幽,慰其孙子。
明明显庸,国则有史。
朝奉大夫华州苏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九、《范忠宣公集》卷一五
君讳澄,字道渊河南人也。
曾祖讳易简,事太宗皇帝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
其先世爵里族望,皆见于《国史》。
祖讳耆,工部郎中、直集贤院、赠礼部侍郎
父讳舜宾,大理评事,赠光禄卿
侍郎生三子:舜元、舜钦及光禄,俱以能文章、善草隶得名当世。
光禄不幸早亡。
母夫人韩氏,参知政事忠宪公之息女,今丞相观文殿学士南阳公之女兄也。
生君一子而嫠,见其神意爽异,曰:「此子吾可托其终也」。
遂自誓不复嫁,教养勤至,尽养母之道。
未成童,以外祖参知政事忠宪公荫,补试秘书省校书郎
参知政事康靖李公,与忠宪公有管、鲍之契,见君于韩氏,奇之,妻以其子邯郸公之女,后封仁寿县君
君既冠,奏为蔡州观察支使,移曹州
二州皆在钱修懿公幕下
君虽尚少,凡参决政务,人乐其平,狱讼者多愿得苏君决之,故钱修懿公屡举君于朝。
信阳军罗山
采历代为令者之美政,集为一编,目曰《令长故事》,常法而行之。
用荐者迁大理寺丞、知绛州太平县,移河南府寿安县
为教条,约束简而中理,后令罕能增损之者。
初作永昭陵,近陵之邑皆供其役,部使以为令者难其人,遂檄君摄偃师县
民免驱迫,而事不愆,素课为诸邑最,使者交荐之。
以劳加骑都尉,拜太子中舍,迁殿中丞
秩满,知同州澄城县,改国子博士
既去,而民思之,以邑与君同名,至今犹多称为比县。
通判兴元府,迁虞部员外郎,又移通判原州
未之官,丞相正献公三司使,荐君勾当京南排岸司。
会朝廷更司农常平力役之法,议欲自西都为始而推行之,君被选为通判河南府,以司其事,迁比部
事就召还,除提举司勾当公事,改三司勾当公事,未几擢为度支判官,出知绛州
赐对,上面加慰谕,改知真州,迁驾部
会岁饥,民之疲羸流冘者遍其境,君发廪赒贷,或饷以糜粥,存活者不可胜计。
朝廷擢为江东提点刑狱公事,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盐事。
部占大江,公私舟船,苦于风涛,覆溺而莫知避免。
君奏并江凿小河数十,以纾其患,人皆赖之。
还朝,出知单州
会更官制,改朝请郎
又请知华州,迁朝奉大夫
时朝廷兴师西讨,州当诸路之冲,调发供亿,名数浩繁,期会促急。
君施为应接,皆得其宜,故先事而边用毕集,然君亦积劳成疾矣。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卒于位,年五十有二,华民为之罢市。
讣至都,君之叔舅、今枢密韩公,因奏事语及君之才,不幸早卒,而老母在堂,上为之嗟悼。
君事韩夫人笃于孝谨,非公事宾客,未尝去左右。
承颜养志,曲尽其方,庭闱之间,怡怡如也。
或太夫人辞气小异,则不敢寝食,至复常,乃安。
晚喜禅学,深悟理性,虽家人不见其喜愠之色。
临终,神意不乱。
君为人温厚寡言,事朋友尽诚,久而益恭。
接物有仪检,见者皆嗟爱之。
其家世姻戚虽多,公相贵盛,而任官升进,未尝藉以为资,皆自以才选。
所至学校以教养士类,为风化之本。
有文集三卷、奏议二卷。
男三人:长曰之纯,婺州观察推官
次曰之才,孟州司法参军
次曰之武,早卒。
女二人,未嫁。
孙男一人,孙女三人,尚幼。
其孤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君于河南府河南县太尉乡尹樊村万安山之原。
以予与君葭莩之末,知君内行为详,来请铭其墓。
铭曰:
猗嗟道渊,公侯之胄。
学由少成,如性故有。
进匪世资,以才自取。
处躬以约,持心以厚。
五县三州,课优绩茂。
位不配能,劳而损寿。
孜孜孝诚,养弗克究。
命也难谌,名则不朽。
刻辞幽堂,以告永久。
祭许定夫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六、《四库辑本别集拾遗》第二六五页
维宝庆元年岁次乙酉四月辛卯朔中大夫、试尚书兵部侍郎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曹某,谨遣子士况致祭制置镇抚都承待制许公之灵。
呜呼定夫,守边而不得行其志乎,将立志大锐而适为之累乎?
岂他人倡之而适遭其际乎,将有所忿嫉而反激其恚乎?
岂事势有不可而尝试之乎,将逆知其然而不避乎?
谓中原之可复者孰首议乎?
举吾国以听命而犹曰请吏乎?
岁衣食于我者宁有既乎?
倏疾视其上而无忌惮者彼何意乎?
孰吞其钩饵而受其弊乎?
熟与之囊橐而曲为之庇乎?
不然,何其招忧之速而取祸之駃也!
定夫而边事以宁,尚可愧也;
定夫而边事莫测,益可畏也。
堂堂中国,天子明睿,宝庆纪元,今方改岁。
群心望治,制阃是恃。
一夫作难,前功尽废。
哀今之人,中无定计。
成败立论,若眩若醉。
定夫之屈,百不一二。
洗垢索瘢,其众如猬。
时乎选才,固已不易。
得才而用之,弃如唾涕。
弃不足道,更欲文致。
臆决附和,谁与为地?
此余闻定夫之事既已短气,而忧端及国,又鉴寐之不置也。
灵舆来归,官守所系。
遣子代奠,倾写胸次。
一则念旧,一则论世。
当暑作寒,助我凄厉。
尚飨!
登封县志示章霭堂庚申 清 · 何绍基
 押阳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二
昨读偃师志,秉笔孙与汤(渊如、毓倬。)
论议每锋起,史例少思量。
今阅登封志,毕洪名更彰(秋帆、稚存。)
舆图仿隋志,户口效元康
列士述华俊,会计依李常。
标题近琐屑,提挈失纪纲。
昔年游醴泉,史笔渊如长。
开卷昭陵图,全误所向方。
令余掩卷叹,才大意不详。
岂知志乘作,先贵客气忘。
简鍊有康陆(对山、稼书。),翔实惟钱章竹汀实斋。)
应经徒配及罢役人合尽行逐去判 宋 · 胡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一、《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一
当职去春到任之初,据本府士民实封投状,备言罢役吏人重为民害,乞赐驱除。
当时当职交事之新,名实未加于上下,不欲骤下此令,以骇众心,且诛之不可胜诛,不若姑导之以政,齐之以刑,以待其迁善,彼此可以相安于无事之域,此实区区本心也。
不谓此曹习与性成,怙终不改,出入案分,教新进以舞文,把持官司,诱愚民以健讼,淫朋比德,表里为奸,询之国人,皆曰可杀。
传曰: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邵阳之恶,孰有加于此曹者。
若恶之而不能去,犹不恶也,去之而不能尽,犹不去也。
痛断根株,无俾易种,其可以妇人之仁、细人之爱而止乎?
但以人数颇多,其间亦岂无彼善于此者,若一旦尽使之扶老携幼,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宁无转乎沟壑之忧。
今再与勘酌区处,应经徒配吏,有老小三人以上,而有田宅在城十里外者,许指去处居住。
城外无田宅,而有老小三人以上,而并老小无而年及六十以上,容貌委是衰老者,许离城二十里外居住。
其单独无行止人,并押出府界,罢役人准此。
帖各厢两日内并从实供申,如稍涉私,当行人决配。
河满子 佳人烧香 明末清初 · 陆求可
 押阳韵
珠箔风多放下,白檀灰里烧香。
玉手纤纤亲检点,郁金迷迭都梁
春满床头睡鸭,浓薰被底鸳鸯。

馥郁真成腻骨,氤氲岂但沾裳。
不向中庭频伴月,直教勾引萧郎。
那识闻歌吐气,喉间兰蕙芬芳。
胡季昭 南宋 · 林经德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扶植纲常抗直声,白头不惮岭南行。
书云惟孝友兄弟,臣罪当诛王圣明。
削籍投荒从宝庆,陟阶录后赖端平。
朝家赐谥今方举,凛凛孤忠死亦生(宋胡知柔《象台首末》卷三)
石田法薰禅师行状淳祐十年五月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
师名法薰号石田眉山彭氏。
灵隐瞎堂远公淳熙间诏问佛法,奏对称旨,赐号佛海禅师,其族祖也。
师生而敏,三四岁时,见佛僧即知礼敬。
年十六,恳怙恃欲出家,往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
自知慕禅宗,二十二薙发受具戒,曾振策而南,道湖湘,访诸祖遗迹。
初道吾,吾嗣诸禅师石霜,相距百二十里,朔望必步往拜吾之塔,耄犹不辍。
一夕大雷雨,塔自迁就之,至今号雷迁塔。
师因作礼,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肆乖张。
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
师名因是著。
江西疏山柏庭文、坏衲琏,咸延留之。
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空叟印于鄮峰,职师悦众。
已而闻吴门穹窿破庵禅师道望,遂往依焉。
一见则为法器。
室中举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师云:「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
破庵阴奇之,每于日用语默,故起其疑,师于是决志依栖,时咨询。
无准范日相激砺期餍心。
破庵吴兴凤山资福,俾师知藏,偶闻举锯解秤锤,跃然开发,平昔疑滞泮然矣。
破庵尝曰:「二人者堪为种草」。
盖指师与无准也。
自是声烨然丛林中。
居无何,资福散席,师遍游诸老门庭,见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咸谓其从作家炉鞴中出,自不同也。
后之霅川道场,方憩,宿觉主人无传宗知之,即挽以分座,一众悦服。
俄出世苏之高峰,辨香为破庵拈出,高峰蕞尔刹,劳苦戢缩,以身率之,未三年为改观。
次迁枫桥,众绳绳然,有辈行高德高原泉、无准、即庵觉、石溪月五六人,相伴而住,提持擎展,厥响益宏。
钟山虚席,庙堂精选择,乃以师补处。
宝庆元有旨,迁南山净慈端平二,复有旨迁北山灵隐
两山居各十年,牧万指如一,易腐挠为壮丽。
每念灵径中途,水云憧憧,迥无食息地。
嘉熙庚子之饥,锐欲创接待,遣其徒可仍相攸西溪闲林间得坞焉,地主因以施,遂倾衣盂辨集之。
请移宝寿院额租入,不令过肆伯,或以问师,师曰:「吾为防道者设耳,过则萌后人侈心,而动观望」。
周防为远计如此。
淳祐甲辰季春望,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唤什么作本,唤什么作末?
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
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嗣法师俊绘师像求赞,有云:「末后一句,分付厨山」。
众颇讶之。
明日忽示疾,又日退而归宝寿,趣辨终焉。
丞相京尹山勉留,至三返,因举天童痴绝冲自代。
明年孟春十一日,索浴净发易衣,趺坐而终。
龛留半月,承痴绝径山无准、净慈北涧以师全身窆于院之后山,不违师意也。
寿七十五,腊五十三,嗣法三十馀人,度弟子二百五十三人。
有《五会录》二卷,五堂程沧洲为序,已锓梓行。
师貌古性直,音韵朗畅,临事有定,见而能断。
护常住不啻目睛,而不容人之私,慈恕而行,故久而人思之。
呜呼!
为人师者无它道而已矣,若夫涉世之法,固土苴绪馀耳。
然忽弃不省,则吾事不立,古之人未尝有所偏也。
师握麈为人,则机不容凑泊,兴事莅众,则明不容欺蔽。
五迁望刹,阅三十有二年。
其策励衲子,面目严冷,斤其外求,激其自到,当时或不怿而去,久而后知其真实相为也。
垂示机语,当时或不乐为传称,及示寂后,惟恐其尽见也。
故江湖谓师死后道行,亦其兴造实诣,有弗容磨灭而然耶。
撙节而足用,审量而计功,虽有大兴建,一毫不以干人。
见它处持疏鹭候人门,呫嗫纵臾,以希施予者,直鄙而笑之。
而土木金碧,在处成就,南北两山殆遍焉。
北山又增寘溧隔,上腴贰千馀亩,皆它人所难,而师出于游戏。
至词章骈俪,丛林所需者虽不从事乎此,或有所为,操笔立就,敷腴调畅,非凡浅者所能到也。
末叶彫零,人物眇然,长于此或短于彼,若师者可谓兼之矣。
士大夫以此道扣击者,未易殚举,而少保孟无庵为尤密,至受衣而称得法,岂无自而然哉!
兹余客北山,师之徒可述与师之孙不眛过余而言曰:「子昔从吾师于净慈,其出处始末知之悉矣,盖有述焉」。
义不得辞,故为直书其行事之迹,以详告后之人。
若夫掇其大者,铭以垂,则已属左史杨公大手笔云。
淳祐庚戌仲夏四明比丘大观谨状。
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卷末,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七套第二册。